• 社区
  • 圈子
圈子 V粉家园 帖子详情
国外过“中国年”明明这么热闹,国内却喊“年味没了”?
三点水
iQOO Z9
V粉家园

这些年常能看到,国外的“中国年”过得红红火火:舞龙舞狮的队伍挤满街头,商场挂起红灯笼,连当地居民都会跟着贴春联、包饺子,热闹得像一场盛大的文化派对。可国内不少人却总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这反差背后,藏着什么原因呢?


“仪式密度”的不同。国外的春节,多是集中在几天的“主题活动”:一场游行、一次庙会、一台晚会,把舞龙、剪纸、戏曲这些标志性元素打包呈现,热闹得很集中。而国内的春节,是分散在日常里的:年前半个月就开始扫尘、备年货,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元宵赏灯,战线拉得长,仪式感被分摊在琐碎里,反而不容易察觉“集中的热闹”。就像一场持续两周的雨,和一场两小时的暴雨,后者更容易让人记住“雨下得大”

“期待值”的落差。国外过中国年,更多是带着新鲜感的“体验”:当地人觉得是接触新文化的机会,华人则是在异乡抱团取暖,把春节当成连接故土的纽带,哪怕简单的聚餐、挂灯笼,都觉得珍贵。而国内的春节,从小过到大,对“年味”的期待早就刻在记忆里:要像小时候那样有新衣服、满桌零食、烟花漫天,一旦现实里少了点什么——比如不让放烟花、亲戚往来少了——就容易觉得“年味不够了”

 “功能的变化”。以前国内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暂停键”:不管多远都要回家,全家围坐聊天,没有工作打扰。现在生活节奏快了,有人春节还在处理工作,有人觉得走亲戚成了负担,连拜年都变成发消息。春节的“团聚意义”被稀释,自然让人觉得“没那股劲儿了”。而国外的春节,功能更简单:就是庆祝和展示,没有那么多附加的压力,反而能纯粹地享受热闹

为什么国外过“中国年”热闹,国内却喊“年味没了”?或许不是年味真的淡了,而是我们对它的记忆太浓,期待太深,又被生活的变化悄悄改变了感受的方式

发布时间 8月11日 20:07
四川
2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