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卖行业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大战,京东强势入局,与美团、饿了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补贴大战如火如荼,消费者们迎来了“奶茶自由”,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京东于2月11日正式上线外卖业务,以“全年免佣金”政策和“品质堂食”定位迅速吸引商家入驻 ,3月24日订单量便突破100万单。美团不甘示弱,4月15日升级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饿了么也在4月30日开启“饿补超百亿”大促活动。三方你来我往,补贴战愈演愈烈,“满11减10”“1.68元奶茶”等优惠活动层出不穷。
消费者无疑是这场大战的直接受益者。李汶表示:“现在点外卖真的太有性价比了,先上几个平台领了补贴比一下价格再下单,甚至比我到店去吃还要便宜一些。”从堂食转向外卖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外卖的低价甚至冲击到了美团以低价闻名的拼好饭业务。但低价盛宴能否长久?随着监管介入,补贴退坡的担忧开始浮现,消费者担心“奶茶自由”只是昙花一现。
商家在这场大战中却处境艰难。平台要求商家配合促销活动才能获取流量,不少商家叫苦不迭,直言“像被绑上战车,不配合平台降价做活动就没客流” 。虽然京东打出免佣金旗号,但也传出商家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的消息,尽管京东迅速辟谣,可商家的疑虑仍在。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入驻新平台面临订单密度不足的问题;而头部商家虽依赖美团流量优势,但也不得不参与多平台运营以降低风险。
骑手同样深陷困境。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试图提升骑手权益,但订单密度不足使得骑手实际收入与美团相差不大。美团和饿了么也相继出台骑手社保政策,但仍存在问题,如美团仅补贴50%的养老保险,骑手超时扣款等情况依旧存在。在平台的“二选一”要求下,骑手的选择也受到限制。
从市场表现来看,自去年10月的阶段高点以来,美团、京东港股股价均累计下跌逾30%,公司市值总计缩水约1000亿美元 。“烧钱”模式下,市场对科技巨头长期盈利能力产生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