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着全世界最密集的城市建筑群,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经典港片以及何藩老师的摄影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喜欢建筑亦或者人文摄影的小伙伴来说香港可谓是一个摄影天堂。
大家好,我是阿蒙!好久没来社区潜水了
上周我带着一部vivo X90 Pro+去香港扫街,拍摄了包括人文、建筑、夜景等题材在内的数千张照片,且挑战全程采用「Super RAW」功能进行拍摄。啰啰嗦嗦写了一篇文章,想来和你分享我的一些拍摄体验。

One .
-
为什么
是Super RAW?
香港的街头巷尾有着丰富的色彩以及光影氛围,要呈现立体的色彩以及影调细节,需要我们有能够记录高宽容度的拍摄设备。
相比于手机普通模式的JPG格式,专业相机的RAW格式可保留相对完整的图片信息,摄影师在后期编辑时可更加精确的处理照片影调以及色彩。
但受限于光学器件的规格大小,手机的RAW格式与专业相机的RAW格式在照片宽容度方面仍存在一定距离。
不过手机的优势在于有高效算法加持,它可以通过将多张RAW格式的照片进行堆栈,在保留相对完整的图像信息的同时,获得一张宽容度以及信噪比更高的照片,vivo的SuperRAW正是基于这样的成像原理。
所以这次既是一次香港街拍的探索之旅,同时我也想全程体验一下SuperRAW的优缺点,让大家能够对SuperRAW有更直观的认识。

Two .
-
光影
怎么拍出立体感?
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我都会选在早晨的6点~9点出去“扫街”。清晨的街道游客稀少,阳光入射角度也会较低,明媚的阳光总能为摄影师营造出美妙的光影氛围。

如何拍出立体感?我的做法是将高光“压缩”在一个小的范围!
例如,以写满繁体字的门洞为前景,将明媚的阳光“压缩”在框架之中,等待行人经过,即可抓拍一张有氛围感的照片。

或者利用文化中心外围的柱子,将光线“压缩”成条状形式,后期处理成黑白即可突出光影的节奏感。

vivo X90 Pro+的主摄搭载着1英寸的感光元件,加之Super RAW的算法堆栈,在面对光影、色彩丰富的街道时,能保留下丰富的图像信息。
若是采用自动曝光方式拍摄,建议选择高光区域对焦,即便原片暗部区域偏暗也没关系,后期我可以通过曲线工具将阴影的细节进行还原。

香港有许多高耸密集的摩天大厦以及屋邨,站在高大密集的建筑群当中宛如进入真正的城市森林。
拍摄密集的建筑群我通常会采用超广角+低角度的方法进行拍摄。为了增强建筑的立体感,我还会寻找有光影的视角。

手机的普通模式可轻松满足第一个条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普通模式采取的是平均曝光的方式,照片的中的阴影会被强制提亮!成片效果细节丰富,的确很讨好观众的眼球,但是它实现不了我想要的光影过度。
可喜的是vivo X90 Pro+的四枚镜头均支持SuperRAW拍摄,且有不错的宽容度。
例如下方左图为原图,在Lightroom中我可以根据想要的效果调整阴影的曝光,在提亮之后并没有明显的噪点或色彩断层的问题。

此外,寻找人物背影与建筑的结合,也是增加画面立体感的方法之一。
SuperRAW支持对焦与测光分离,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我会先将测光点锁定在建筑的高光区域,然后再将对焦点拖动到人物身上进行拍摄。

SuperRAW的优势在于摄影师可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选择曝光倾向以及对焦点。除了高宽容度以及对焦与曝光分离之外,SuperRAW也支持自定义参数。

平时扫街我也很喜欢用手机去记录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动态元素的出现会给照片增加一些动感。
但是街道的环境会相对复杂,通常我会用暗调的照片去弱化周围的环境,突出高光区域的被摄对象。
但移动的被摄对象会干扰相机的整体曝光,如果我们采取自动曝光的话,就会出现画面忽明忽暗的问题。
相比于iPhone的ProRAW,vivo X90 Pro+的SuperRAW有一个好处就是可自定义拍摄参数。摄影师可以根据现场光线自定义曝光倾向、焦距远近、白平衡等参数,固定参数之后就不会被移动对象影响曝光,摄影师也可以更从容的调整拍摄角度。
比如,寻找一个高光比的楼道,将快门提高、ISO降低,同时将手机靠近玻璃镜面抓拍行人剪影。

或者将以斑马线的高光区域为测光点,调好曝光参数抓拍斑马线上的行人等等。

SuperRAW的高宽容度可以让摄影师在前期、后期更加自由的处理照片的影调关系。所以在街拍中善于去结合光影不仅可以让照片的主题突出,同时也可以增强照片整体的立体感。
Three .
-
色彩
是照片讨喜的“蜜糖”
在街头摄影中我总会有意的寻找颜色突出的拍摄对象,因为色彩突出的物体总能第一时间吸引观者的注意,在我个人的摄影辞典里,“色彩”便是摄影师口袋里的蜜糖。
有人说开启AI摄影,就可以获得色彩艳丽的照片,它是不是就是摄影师的“蜜糖”?
的确,色彩鲜艳的照片能让人赏心悦目,但它更像是蛋糕,虽甜但容易腻。

AI摄影是经过算法优化过的照片,它的后期编辑空间十分有限。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是不是有遇到过后期编辑时出现天空色彩断层的问题?这是因为照片的色深不够所致。
Super RAW通过多帧堆栈之后可获得14bit色深的照片,所以它可以帮助我获得更加可靠的色彩信息。

坦白讲,Super RAW的直出色彩不如普通JPG,但如果你想获得色彩更准的照片,且对色相、饱和度、明暗度有所掌握,我都会更建议你打开手机的Super RAW来进行拍摄。
拍色彩的心得,我的方法是尽可能简化构图!
比如仰视角拍摄色彩简洁。

或是将色彩突出的被摄对象“安排”在亮处,这就好比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能调动观者的注意力。

但说到“安排”就不得不提到快门响应问题!
SuperRAW是通过多帧堆栈合成的照片,相比于我们熟悉的普通模式,SuperRAW模式下的快门会有延迟且不支持连拍,这点对于捕捉决定性瞬间并不是很有利。
我的经验是先试拍几张感受一下相机快门延迟的大致时间,然后要判断被摄对象的移动轨迹,在适当时按下快门。这是一锤子买卖,拿捏不当有些精彩的瞬间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如果你还是个摄影新手,我更建议你用普通模式或者运动模式来抓拍移动对象。

Four .
-
夜景
摄影师要掌控主动权
说到拍夜景大部分人会选择用夜景模式,的确夜景模式对于摄影新手来说会省时省力。但在我看来手机的夜景模式是一种被动式的拍摄方式,不是说这个功能不好。只是我们的照片是什么风格就完全取决于相机给你的效果。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SuperRAW都可以通过多帧堆栈的形式帮助我们获得一张宽容度较高的夜景照片。
即便日落后的维多利亚港并不是很通透,但是后期稍微调整一下曲线,立刻就可以将建筑的细节进行立体的还原。

当然随着夜幕降临,光线变弱且复杂,对于曝光的准确性、运算速度以及后期编辑都会相应增加难度。为了验证SuperRAW的夜景效果,我也尝试拍摄了几张夜景照片。
第一张我想利用山的一角作为前景,增加画面的层次关系,但我又不想前景过亮,导致喧宾夺主。
可喜的是SuperRAW还是为我输出了一张宽容度还算不错的夜景照片。后期根据喜好,去灰并调整一下喜欢的色相以及饱和度即可。

如果觉得大场景后期没把握,那就寻找一些框架前景,缩小取景范围。
比如这里利用栏杆为前景,并采用3.5倍长焦拍摄,制造一种虚实结合的层次关系,后期调整一下清晰度即可。

除了提升照片宽容度之外,SuperRAW通过多帧堆栈之后还会做降噪的处理。在夜晚手持拍摄城市景观时,照片的整体效果还算比较纯净。

在V2影像芯片以及多帧堆栈等技术的加持下,SuperRAW的自动曝光模式在夜景中已经有非常不错的体验。
但对于我来说,SuperRAW更好玩的点是它的参数可自定义,这是夜景模式以及普通模式所不具备的功能。
比如将ISO降低,快门时间增加至1/20秒以上,在车流密集的庙街路口便可以随手拍一张有拉丝效果的打卡照。

总的来说SuperRAW的成像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它的后期空间要远大于普通模式的JPG照片。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用智能模式拍摄,对于这种需要手动调整曝光以及依赖后期编辑的照片格式一定会感到不适应。
但这种可操作性,又还给了摄影师更大的创作自由度,摄影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被计算摄影锁定某一个范围当中。
当然,现阶段的SuperRAW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易用性方面还能进一步优化,希望vivo的V数字芯片能有更进一步的运算效能,将类似运动模式的高速快门运用到SuperRAW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