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就让我抛开「机圈人」的标签,以一名普通大学生的视角,告诉你有关vivo S19 Pro的一切

本文首发于酷安平台@想要上天的文轩
vivo S 系列一直以来都是蓝厂线下热销的热门产品,轻盈但精致的外观,足够流畅的性能体验,花里胡哨但好用的系统吸引着线下用户选购。但这类产品在线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存在有很严重的「刻板印象」,似乎在线上机圈用户看来,这类产品就代表着「圈钱」和「骗小白」。但以S系列为代表的线下机能在线下收获好评甚至在近两年向上收割一部分线上用户,这就说明了这类产品一定有独到的,吸引人之处。
这一次就让我抛开「机圈人」的标签,以一名普通大学生的视角,告诉你有关vivo S19 Pro的一切。

对于线下市场,外观是最明显能够被用户感知的地方。普通人在选购手机的时候或许不会去了解手机采用了LPDDR5还是LPDDR4X的内存,亦或是选用了UFS3.1还是UFS4.0的闪存,甚至不会去在意处理器是不是最新一代。他们感知最明显的地方是外观是否亮眼好看,系统看上去是否优雅流畅。所以面向线下的机型大多都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外观。

S19 Pro进一步扩充了S系列的「东方美学宇宙」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主打色「烟云青」,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之潇然。但是我没有拿到这次的主打色,所幸这一次S19系列的四款配色都非常好看,我拿到的是同样很好看的「千山翠」,「浮光掠影重山彩云间」之美。其灵感取自灵感取自「雨后千山,浮翠流动」,打造出清新温润的浅绿。出色而不夺目,优雅而不妖冶,是为东方儒雅之「美」。

上一代的「水光云窗」镜头Deco,在这一代变成了全新的「日出云阶」设计,官方宣称具「日出蓬勃」之势,虽然我觉得上一代那既保留了矩形周正的秩序感,也用柔和的圆弧打造灵动精致的设计更好看一点,但身边的小姐姐们都觉得这一代更圆润的设计更讨喜,欸~

得以于vivo的蓝海电池技术,S19 Pro能够在7.58mm厚与192g重的机身里塞进一颗5500mAh的大电池,这个质感在线下还是很有杀伤力的,甚至有一些线上用户也会为了如此轻薄的机身去选购它~
美中不足的是!如此优秀的外观设计,配上顶配已经来到了3999的价格,它的中框依旧是“情!理!之!内!”的塑料中框,我理解塑料中框是为了减重,线下用户也不一定感知得出来,但你好歹是一个潮流旗舰啊喂!
总而言之,这次的外观设计虽然延续了S系列一向的优秀水准,但也同样继承了S系列一些固有的毛病。

相比起各家旗舰机动辄1英寸大底主摄,双潜望长焦等高规格影像模组伺候,巴不得把手机变成一个“能打电话的相机”,主打线下渠道的机型在这方面就显得「朴素」许多了,甚至前两年的一些此类定位的手机还把长焦给砍掉了。

这次vivo S19 Pro虽然没有上潜望式长焦,但依旧给了2X人像+大底广角主摄+超广角的影像规格,大抵覆盖了目标用户日常所使用的各个焦段。更是首发了IMX921大底主摄,其他诸如双OIS光学防抖,VCS 人眼仿生之类的技术同样没有缺席。

S系列一直以来饱受赞誉的柔光环也得以保留,并且在这一代升级为了「影棚级变焦柔光环」支持「光焦同变」,能够根据使用者所选用的焦段来自然调整柔光灯的各项效果。

此外,拍人一直都是 vivo S 系列的重头戏,比如 2019 年发布的 vivo S5 曾带来五重超质感美颜,2021 年发布的 vivo S12 首创微米级焕肤塑颜等等。

S19 Pro 没有落下这个老传统,其前置 5000 万超光感人像镜头,1/2.76、0.64µm、ƒ/2.0、90° 广角。从规格来看,这就是熟悉的 JN1 了,这款镜头仍被不少旗舰手机用于超广角副摄(你说是吧某14)。
作为一颗前置镜头,S19 Pro 的规格还是相当高的。

在自拍方面,S19 Pro 提供了 0.8X、1X、2X 三个档位的选择,从前置合拍到肖像,一颗镜头就能应对。前置柔光灯可以带来均匀、自然的面部补光,有效遮瑕。
前摄同样支持AF自动对焦也相当实用,当你自拍摆姿势的时候,无论镜头对着哪里,都能第一时间对焦,让自拍更加清晰、自然。

再提一嘴,这颗前摄可能是考虑到受众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有拍摄Vlog的需求,甚至支持了最高4K60fps的录像规格,这就秒杀一众竞品甚至以下犯上干掉一众旗舰机了~

而在后置人像模式中,S19 Pro提供了五个源自百年影像史的黄金人像焦段,覆盖了24mm,35mm,50mm,85mm,100mm五大焦段,官方号称覆盖全场景人像创作需求,保留当下场景,记录眼前情绪,远近即兴,随心表达。
S19 Pro 依旧提供了极为丰富、自定义程度极高的个性化美颜选项:包括人像风格、美颜效果、美妆风格以及虚化效果等等,以满足用户不同的自拍需求。

S19 Pro提供了鲜明、质感、自然三种不同的影像风格,默认为鲜明模式。在质感模式下,影调感非常强,特别是暗角方面,拍出的照片很有氛围感。就是很有“德味”,也是我平常会选择的模式,而如果选择鲜明模式整体的风格就会明亮清新的许多。



鲜明模式我更倾向于用来拍吃的,看上去真的会更有食欲一点~


本次的相机虽然没有配备「长焦微距」,但或许是蓝厂将旗舰机上的2X算法下放了一部分,在主摄转换2X裁切而非原生2X模式下拍摄微距竟然也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好了,各位LSP们最喜闻乐见的「人像」环节来啦,来人,上小姐姐!当然,如果各位不喜欢小姐姐的话,这边也准备了两张小南梁(bushi)的样张供大家鉴赏~





手动分割一下,下面是小南梁



此外,如果各位对照片的效果不满意的话,还可以通过相册本身提供的编辑功能“简单”修图(这个相册提供的编辑功能我觉得比小米的还要丰富了),甚至如果你对相册编辑的效果还不满意的话,我们来看看远方的vivo摄影APP吧,里面还提供了更细致更丰富的编辑选项,啧啧啧~

还有一个相机有关的小功能我想提一嘴,相机水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早把定制画框搞出圈的应该是小米与徕卡的合作,但小米似乎不打算进一步研究水印能玩出什么新心思了。而vivo反手就把水印玩出花来,比如今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都在玩的龙年限定水印,又比如能和一众相机厂商花样「联名」的个性边框水印,又比如S19 Pro上我超级喜欢的多巴胺水印,能够自动从每一张照片中取色,并且会计算最佳的色彩搭配,最终呈现出风格多变且协调的相框。


虽然线下用户对于性能的需求不像线上用户那么极致,但S19 Pro依旧搭配了十分出色的蓝图x天玑9200+移动平台,同时搭配了 LPDDR5+UFS 3.1,在确保手机拥有不俗的性能体验与流畅日用的同时为蓝心大模型的部署提供了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
天玑9200+的性能我就没必要过多阐述了,跑分数据之类的已经漫天遍野都是。我更想谈一下它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以下测试均基于普通用户能够设定的最优状态下测试,测试环境为27℃空调房,无散热背夹,开启Boost模式)


首先是,原神,启动!!!极高画质关闭动态模糊与抗锯齿模式下须弥城跑图10分钟外加两个BOSS本打怪,须弥城跑图前半段帧率相对稳定,七分钟左右触发温控后帧率骤降到40帧左右,而后切换到其他场景后帧率回升,手机温度基本保持在温热的程度。

然后是星穹铁道,星槎海跑图十分钟+幻胧本对决,帧率曲线出乎意料的稳定,虽然还是有一些时不时卡一下的感觉。

最后是和平精英(因为我不会玩王者),截止至目前为止和平精英尚未开放高刷支持,所以选择了压力最大的HDR超高清+极限帧率。结果当然是毫不意外地轻松跑满60帧啦~(要不然天玑9200+的老脸往哪搁呢~)

强大的性能当然需要可靠的后勤保障,S19 Pro搭载了容量高达5500mAh的超薄蓝海电池,同时支持80W超级快充,但不支持UFCS和PPS等通用快充协议。

OriginOS 4 发布之后在酷安不可谓其不是「饱受赞誉」呀~一个好的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至少应该是流畅稳定的。还记得 funtouchOS 时期的蓝厂系统,要稳定有稳定,要美观有稳定,要动效有稳定,要好用有稳定(bushi),那时候的 funtouchOS 就是一个典型的线下机系统,一切服务于让线下用户感觉到很稳定,至于其他的就靠用户自适应吧~以至于那时候的蓝厂系统风评一直都不是很高。
所以在 OriginOS 发布之后,颠覆如此之大的变革才让许多包括我在内的机圈用户对蓝厂系统有所改观。
我认为 OriginOS 的迭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0 和 ocean 版本的查漏补缺,快速先把用户感知比较明显的地方给补上,比如流畅的打断动效,对系统美观度的提升。让用户感知到蓝厂锐意革新。
第二阶段是 3.0 的优化阶段,在前两个大版本把功能补齐得七七八八甚至加上了人无我有的原子随声听,超级卡包之类的功能后,开始把从 funtouchOS 时期遗留下的各种问题给解决掉,比如混乱不统一的 UX 设计,比如一些不知所谓的功能入口。同时把保守诟病的 Android 底层不更新问题给解决了,系统维护变得更积极了。
第三阶段是 4.0 的厚积薄发阶段,4.0 不管是流畅性,可玩性,功能性,美观性还是实用性上都毫无疑问地跻身国产定制系统的第一阵营了,在部分方面甚至遥遥领先其他系统一个身位。

比如在旅游出行时非常好用的原子通知功能,从我上车到下车的全过程都巴不得全方位轰炸我,生怕我忘了。算是 Android 阵营比较早的个人情景下的主动智能了吧?

又比如全局高度可用的原子随身听功能,这个真的是又好看又实用哇~还有 OriginOS 这个看着花里胡哨但非常实用的锁屏,各种快捷功能一触即达。

还有来自原生 Android Materiel You 的主题取色功能,基本覆盖各系统层级的自动取色。

又比如 vivo 着重介绍的蓝心大模型所赋能的各种 AI 功能,基于蓝心大模型的蓝心小V 可以提供一系列不亚于其他厂商的生成式 AI 的功能(虽然我没搞懂为什么要把 jovi 和蓝心小V 区分开来)⬅️穿越时空的吐槽:OriginOS 5总算把小V和Jovi合并了。


小V 可以实现文生图,AI 重绘图片等等一系列功能。接入 AI 大模型后的相册编辑也能实现更好用的消除功能和更好玩的 AI 视效。
好评的是,在定位主打线下的机型上,OriginOS 4 并没有阉割系统动效或者功能来换流畅。(废话,天玑 9200+阉什么阉)

但还有些美中不足的小毛病,比如小窗的逻辑还是不太好用,缺乏像小米或者荣耀那样快捷关闭的手势,又比如在 iQOO 12 Pro 上明明有一颗大尺寸的震动马达,但支持的振动反馈却太少了,希望以后能更丰富一点。

S19 Pro 采用了一块高定的 1.5K 国产直屏,局部峰值亮度最高能达到 4500nits,同时也支持硬件级低蓝光和抗疲劳亮度调节。这方面国产屏已经做的非常优秀啦~

其他诸如红外遥控,双扬声器也都是该有的都有,就不多赘述了,不过还是夸一句 vivo 的遥控做的美观多了。
还有一点我要狠狠锐评的是,这代S19 Pro都给了 IP68/IP69 如此高规格的防尘抗水了,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把用户感知最明显的马达换成好一点的!你至少给个 Z 轴啊!希望下一代给补上吧,你看看你高太爷爷 S15 Pro!

最后聊聊我对 vivo S 系列的看法,或者说我对蓝厂的一些想法?
其实直到今年年初之前,我都没有用过蓝厂的产品。虽然从 X70Pro+开始,我就对蓝厂的产品力有所改观,甚至于 X80 系列在都是火龙的 2022 年上半年凭借产品力拉满的天玑 9000 杀出重围,一跃让 X80 系列成为了线上线下都炙手可热的旗舰。至此 X 系列彻底完成转型,成为先前的 XPlay 系列,XShot 系列,NEX 系列等等没有后续的 vivo 旗舰系列的整合体,成功成为了 vivo 的真旗舰系列。而原先的 S 系列也接棒了 X 系列原先的定位,成为了主打线下的潮流旗舰。
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但我之前却一直无法下定决心选择 vivo 作为自己的主力机。一方面是因为在小米生态待了太多年了,智能家居的联动,云空间的便捷都让我不愿意离开小米生态,另一方面是 vivo 虽然已经摆脱了逻辑极度混乱的 funtouchOS,但 OriginOS 在先前几个版本同样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
直到去年年底的 OriginOS 4,总算把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解决得七七八八了,又凭借 Android 阵营里数一数二的动效与流畅体验直接勇夺酷安系统榜第一。
所以,在机缘巧合下,我先用上了 vivo X Fold+,再用上了 23 年一整年与各种各样影像旗舰五五开的美队 X90 Pro+,再到后来的 iQOO 12 Pro,这次 S19 Pro 是我第一次用 vivo 的线下机型,结果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其实在 19 年 vivo 刚推出 S 系列的时候给我的初印象很混乱。因为那个时候 vivo 面对线上用户推出了初代 iQOO,主品牌有 X 系列和 NEX 系列,这个时候却推出了一个一个和 X 系列定位如此相似的 S 系列,我完全没看懂这是什么操作~
然后后面的几代迭代从真全面屏变成了挖孔再到水滴最后变成刘海,还被我调侃说是「版本回滚」,直到和 X80 同期的 S15 系列,也是产品力最强的一代开始,S 系列也开始用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准旗舰处理器,毕竟到了这一代后 S 系列总算和 X 系列明显区分开定位了嘛~虽然后面 S16 “牙膏倒吸”,但至少这个时候开始的 S 系列在性能上得益于定位的提升与火龙时代的结束,已经不至于像之前那样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了(bushi),至少也能流畅启动原神这样的「跑分软件」了~
或许从长远来看,像华为和小米这样在全生态布局的公司更能构建起更为稳固的护城河,但其实大部分的消费者并不一定会为了一个生态而一直选择某一个产品,譬如米家生态虽然好用,但和小米手机的绑定程度并不是很深,我同样可以用着米家生态的产品,但使用别的品牌手机,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只不过没法像直接用小米手机那样在融合设备中心便捷操作罢了。大部分消费者需要的是好用稳定的设备,B站木羽老师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硬件吸引用户,但是软件才能留住人心。vivo 在 20 年后意识到了这一点,不信你看,四代 OriginOS 的迭代向我们证明了蓝厂锐意革新的决心。
祝福蓝厂能够持续耕耘,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