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
  • 圈子
圈子 闲聊打卡 帖子详情
使用vivo手机近一年来,对手机摄影有了新看法
konomi-lin
vivo创作者电脑版
闲聊打卡
我和vivo的那些事儿

“你只需按下快门,剩下一切的将由我来做。”这句话是柯达公司的一句经典广告语,而在2021年的今天,这句话似乎用来形容智能手机的拍照流程更为贴切。2021年,手机摄影真的超过相机了吗?我的回答是:超过了,但又没完全超过。以下是我使用了vivo三个型号手机(X60 Pro S10 X70 Pro)之后的体验,这会告诉大家答案。@社区内容推荐官 

X60篇

我是一个在校摄影爱好者,一直以来我都从来没尝试过用相机除外的设备来正式的拍过照片,而今年年初拥有了我的第一个vivo手机——vivo X60 Pro。当时看着各路自媒体把这台手机宣传的跟神仙一样,还和蔡司玩联名,本着打他们脸的态度,我准备亲自尝试这台手机究竟有没有传说当中那么厉害,于是我带着这部手机去拍了以下几张照片。

这张是由vivo X60 Pro长焦加裁切拍摄的原片。



这张是上图后期之后的照片。

当时我就激动的发了一个朋友圈,文案是很难相信这是一台手机的宽容度。之后我又用手机的人像模式拍了这几张照片。

拍摄的时间是夜晚的商场,其实当时光照条件很差,但是vivo的摄影手机算法却把场景很好的提亮之后还保证了画面的纯净。

这张照片是我用X60两倍变焦拍摄的8张照片拼出的全景夜景,因为原片找不到了,所以就去我的微博找了当时发的小图。原片里,细节很清楚很干净。拍过落日余晖的摄影师肯定知道,这种照片非常容易出现色彩断层,但是如图,天空颜色交界处,我却根本没有发现色彩断层。

S10篇

在X60给了我惊喜后,我身边的朋友们问我应该换什么手机时候我都会直接无脑推荐vivo旗下的产品,今年中旬,我经常拍的一位模特小姐姐的手机正好摔坏了,来问我应该换什么手机。当时正值vivo S10发售,所以我们就去实体店里试了一下,磨砂背板的触感和那几颗大大的摄像头又勾起了我身为摄影爱好者对这部手机的好奇,在模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之后,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的约她出来测试这个手机的拍照性能。

当时拍到这张张片时候我惊到下巴都要脱臼了,真的很难想象手机居然能拍出这种画质这种虚化。放大之后模特左眼瞳孔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原以为手机的虚化无非就是把主体抠出来之后背景直接虚化罢了,但是这部手机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的虚化是遵循物理规律的,从焦平面开始,近实远虚,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手机拍的照片假其实正是因为那个虚化就是彻底的抠图虚化,所以看起来假,但是解决了这一点之后,虚化的照片就会非常自然了。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太阳已经完全落下的滇池边,说实话,当时的光线已经相当昏暗了,唯一的补光设备除了她们手上的烟花棒就只有我手里的手机了,那天其实我们是带了灯出门的,当时风太大,在拍这组图之前,我的灯刚好被风吹得掉进了水里,不敢开机,当时还正在想着现在怎么办,抱着不打灯拍了试一试的想法随便拍了一组,效果还不错,烟花的光线反而使得这组图片更加自然,哪怕黑暗环境下也有如此惊人的暗光表现。

这些都是那天用vivo S10 Pro拍摄的样片,到底质量如何交由大家判断。

X70 Pro篇

在使用了X60 Pro大半年后,vivo终于发布了他的下一代旗舰产品X70 Pro,看发布会说这一带把蔡司T镀膜技术运用到了手机上,作为一个索尼相机用户,也一直在用蔡司的镜头,自然清楚这项科技到底有多么惊人。可能大家都见过圆圆的月亮,但是大家是否相信,在搭载了蔡司T镀膜之后,你甚至能够拍到圆圆的太阳,不是我在夸大其词,是的确蔡司T镀膜抗眩光技术就是那么夸张。话不多说,直接上样片!品质如何看片评论。

上面这两张图片拍摄时间都是在太阳最大的中午,那时候一般被认为是拍摄人像的死亡时间,因为中午太阳位于头顶,打下来的光线在模特脸上会形成非常硬的阴影,而且角度要是角度不对,镜头炫光也会很重,但是在T镀膜的蔡司镜头面前,再加上vivo X70 Pro的智能HDR加持,永远不用害怕大光比的死黑死白,手机算法都会把你的图片优化成很均衡的感觉。

这三张图片是我觉得最能代表X70 Pro人像优化的照片,在拍摄背景杂乱的人像时,进入人像模式,选择手机自带的蔡司各种色彩风格,在为你带来蔡司镜头独特色彩表现的同时还能形成很棒的虚化,比如我图三选择的就是蔡司Biotar风格,这个镜头就是以色彩油画般细腻和焦外虚化著称,我原以为无非就是套个滤镜罢了,哪有那么玄,但是最终得到的成片却告诉我,这个风格化不单单只是一个滤镜,它甚至连Biotar镜头那种焦外柠檬斑虚化也模仿了,而且最后这张图用的也是手机自带的胶片滤镜,感觉不比外面软件商店下载的胶片模拟app效果差,甚至我还更喜欢这个滤镜的绿色表现。真实还原了胶片的效果,胶片颗粒感还原的也很到位。

这张照片我是用手机的五倍长焦拍摄的,原以为手机虚化也就在人像模式表现罢了,可能长焦表现就很一般,但是正如图片表现出来的效果一样,这是一只熊狸,长焦端下,熊狸皮毛细节看得清清楚楚的同时,手机虚化的表现甚至给我一种我在用相机长焦镜头拍摄的感觉,光影在后方形成了非常柔美的虚化光斑。

这张图是夕阳之下拍的,一般手机在夕阳下拍人像,人的皮肤都应该是过度饱和的橙色,其实那种颜色真的很难看,但是vivo并不存在过度饱和使人的皮肤变得很“恶心”。甚至放大之后你还能看到模特皮肤细节。




还有手机摄影给我的一个固有印象就是美颜过渡锐化过渡,但是这是开启了一点美颜模式之后所拍摄的人像照片。根本看不出过度磨皮和过渡锐化带来的”恶心“”油腻“感,而是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淡妆感。是一种自然的美,皮肤质感和颜色也非常还原模特本来的感觉。


听了上面我的介绍我不知道大家对手机摄影有什么感觉,但是我们回到开头,我为什么说手机摄影的确超过了相机但又没有完全超过呢? 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年代,拍照的门槛远远被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降低。从前想要拍好一张照片你可能要去购买一个昂贵沉重,使用成本很高的相机,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你还得投入很长的时间成本去学习构图,布光,前期技巧,后期技术等等等的诸多技术,而现在,只要你会使用手机手机的智能优化算法就会帮你补光,后期调色甚至构图,你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下快门坐等出片罢了。但是因为手机的最主要功能还是通讯,拍摄仅仅只是其附加功能,感光元件也就是常说的(cmos)和镜头根本无法像单反那样去设计,毕竟谁会愿意日常在自己的裤兜里面放块砖呢?限于物理极限和科技的极限,现在的手机从性能上说要吊打相机那基本上是暂时不可能的,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在不久之后的有一天,手机能通过强大的算法能够达到相机水准。我很期待,以后的vivo能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加油! 文采不佳,本文只是作者本人的主观看法,文章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有很多错误还望各位谅解,图片质量如何,全凭大家来评判,感谢阅读。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14日 15:51
未知
1681
0